找到相关内容888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慈光寺印象——出家不出世 入世而超越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台湾慈光寺印象——出家不出世 入世而超越   二〇〇二年四月,应台湾中华禅净协会会长、...的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出家不出世,入世而超越   慈光寺山门的前面有一座小小的凉亭,上有一楹联云:“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入耳;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此联脱胎于晚明东林党人的联语...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05595748.html
  • 缘起、护生、中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杠杆

    缘起、护生、中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杠杆  释昭慧 玄奘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一、引言:《佛教与社会》一书之启发  很荣幸能够先睹为快──《佛教与社会》的出版,记得在《香光庄严》曾经刊载过一部分。...所以我想,应该要把时间放在“价值判断”的部分。我不再针对这本书所陈述的缅甸某一个村落里的佛教社会,来做价值判断,而是藉此反观台湾的佛教社会,这比较符合“佛教与台湾社会”论坛的主旨。  二、出世与入世之争...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3369828.html
  • 缘起、护生、中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杠杆

      缘起、护生、中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杠杆   释昭慧   一、引言:《佛教与社会》一书之启发   很荣幸能够先睹为快——《佛教与社会》的出版,记得在《香光庄严》曾经刊载过一部分。我长期...出世与入世之争   诚如本书所说,从涅槃佛教到业力佛教,是从出世进入到世间的佛教形态。西方的宗教社会始终有宗教的神圣性被世俗化的困扰和警讯。因此,基督宗教的有心人士,特别是伦理学家,可说是在力挽狂澜...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1179831.html
  • 台湾慈光寺印象——出家不出世 入世而超越

    每当外出参访后回到慈光寺或文殊院,我们心里油然而生的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 二、出家不出世,入世而超越 慈光寺山门的前面有一座小小的凉亭,上有一楹联云:“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入耳;山色水色...对耳目的屏障,才能追索人类的终极真理,才能寻觅到人类精神的终极家园。我以为,这幅楹联即代表了慈光寺乃至台湾诸多出家僧尼众对人生的态度与对人世间的认识,即出家不出世,入世而超越。这是一种对人生的理性觉悟...

    佚名

    |两岸|台湾佛教|交流|慈光寺|人间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2501687727.html
  •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  彭慧娴  中华佛学研究  第四期 (2000.03)  页169-186   ----------------------------------------...归隐修道的行为,乃至晚年选择以修炼养生终了一生,又可发现其人生的理想。  入世与出世思想在葛洪身上皆可感受得到,但一般学者大多把他视为道家人物。本文拟从葛洪的家世背景、时代背景及其一生的际遇中,探讨在...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圣严法师答:佛教是厌世与出世的宗教吗

    得快活,刚搔过后痛苦即至。所以,世间的快乐是瞬间的,世间的痛苦是长久的。   为了厌离这个苦多乐少的世间,所以要求解脱生死。可见,佛教是厌世的,也是出世的。   然而,佛教不是自私自利的宗教。除了...价值,并且发挥人生的道德价值,否则,自己在群众之中没有过人的贡献,没有特殊的服务,没有卓越的表现,群众岂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化导?所以,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无有不以入世为手段的。可知,厌世是入世的启发,出世...

    圣严法师

    佛教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151911569.html
  • 觉醒法师: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觉醒法师崇尚人间佛教,主张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并积极推动社会慈善福利的工作。  他说:“佛教存在的价值是为普渡众生,为净化社会、净化人心。如果完全出世,不理社会,如何净化社会、净化人心,普渡众生呢?”。   觉醒法师现在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顾问,为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慈善福利事业,作出贡献。   他自16岁在玉佛寺出家,完成五年佛学院的...

    【佚名】

    |入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08595919756.html
  • 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纪念弘一法师

    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纪念弘一法师  朱光潜  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最景仰的一位高士。一九三二年,我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当教员时,有一次弘一法师曾游到白马湖访问在春晖中学里的一些他的好友...厌世。  我自己在少年时代曾提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的形成当然不止一个原因,弘一法师潜我写的《华严经》对我也是一种启发。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人世...

    朱光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1954663.html
  • 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的根本分际

    不惜改变自己的某些教义,但是随着它在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个性的文化内核便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它的主张平等自由、强调出世独立的思想与儒家的突出社会伦理、讲究在世治世的理论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佛家强调出世,儒家强调入世,这已经成为一般学者的共识,但对其背后隐含的思想内涵则似乎较少发见,儒家也说“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并不一味强调入世,佛教也谈在世而离世,不光入世,甚至还要下...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4340769.html
  • 论佛法的出世性——兼及佛法的道德教化功能

    世间学问,而是出世间的大法门。佛法有鉴于世间的染污和不善,而提出出离的主张,这是佛法的本质性要求,是佛法的终极关怀之所在。许多大师都表述过这样的思想。王雷泉先生说:出世,为佛教最可宝贵的宗教性格。出世并非逃离,而是超越提升世间,它建立在对现存世间的价值批判上。[1]  吕澂先生也说:它所出离的并不是整个现实世界,而只是属于世间即所应破坏、变革的一切染污、不善的成分。[2]  这些说法都揭示了佛教出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0658250.html